跳转至

计算机网络总复习(by Chaf)

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

什么是因特网

从构成角度看

  • 节点: 端系统(=主机),网络应用程序+网络交换设备(路由器、交换机等)

  • :通信链路(接入网链路:主机-互联网、主干链路:路由器-路由器)

  • 互联网络:网络的网络

从服务角度看

因特网 = 能够为应用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架构(已连接可靠服务和无连接不可靠服务)+ 使用通信服务相互配合工作的应用

协议

协议:对等层实体在通信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集合,控制发送和接收消息

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,以及在报文传输和/或接收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

协议=语法+语义+时序

网络边缘

主机 (host) 分为两类:客户端 (client) 和服务器 (server)

网络结构

网路结构 = 网络边缘(主机、应用程序)+ 网络核心(路由器、网络的网络)+ 接入网与通信链路

网络边缘:运行应用的端系统(端系统中的应用交互方式)

  • C/S模式: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、接收服务

  • P2P模式:很少(甚至没有)专门的服务器

利用网络的服务

  • 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:TCP
  • 可靠的、按顺序的传输数据
  • 流量控制
  • 拥塞控制
  • HTTP、FTP、Telnet、SMTP

  • 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:UDP

  • 无连接
  • 不可靠数据传输
  • 无流量控制
  • 无拥塞控制
  • 流媒体、远程会议、DNS、网络电话

网络核心

由因特网端系统的分组交换机和链路构成的网状网络。

  • 组成:路由器 + 链路
  • 功能:数据交换

数据交换方式及比较

  • 电路交换 (circuit switching):网络资源(如带宽)被分成片,独享资源,建立呼叫连接
  • 分片方式:
    • 频分FDMalt text
    • 时分TDMalt text
    • 波分WDM
  • 举例:电话网络

  • 分组交换 (packet switching):以分组为单位存储-转发方式;传输时使用全部带宽;在转发之前,节点必须收到整个分组(延迟、排队);路由器缓存用完时,分组将被抛弃;统计多路复用(时分复用)

  • 虚电路网络VC
    • 每个分组带虚电路标识VC ID,标签决定下一跳
    • 在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,在整个呼叫中路径保持不变
    • 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
    • X.25和ATM alt text
  • 数据报网络Datagram
    •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
    • 在不同的阶段,路由可以改变
    • 在通信之前,无须建立起一个连接,有数据就能传输
    • 每一个分组都有独立路由
    • Internet alt text
  • 举例:IP 网络

  •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

  • 分组交换是“突发数据的胜利者”
  • PS 缺点:
    • 不适合实时服务(如电话和视频会议),因为其端到端时延是可变的和不可预测的
    • 分组在目的主机需要重新进行排序
    • 每个分组需要携带额外的首部信息
  • PS 优点:
    • 提供比电路交换更好的带宽共享
    • 比电路交换更简单、更有效,实现成本更低

接入网与物理媒介

将端系统连接到边缘路由器的链路或网路

今天宽带住宅接入两种最流行的类型:数字用户线 (Digital Subscriber Line, DSL) 和 电缆 (cable)。

住宅接入网络:点到点接入

  • 调制解调器 modem

    • 原理:将上网数据调制加载音频信号上,在电话线上传输,在局端将其中的数据解调出来:调频、调幅、调相位、综合解调
    • 不能同时上网和打电话,不能总是在线
  • 接入网 DSL

  • 采用现存的到交换局DSLAM的电话线

    • 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到互联网
    • 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到电话网
  • <2.5Mbps上行传输速率

  • <24Mbps下行传输速率

alt text

  • 线缆网络(混合光纤同轴网络HFC) alt text
  • 有线电视信号电缆双向改造
  • 非对称:最高30Mbps下行传输速率,2Mbps上行传输速率

  • FTTH(光纤到户)

  • 主动光纤网络AON
  • 被动光纤网络PON

  • 家庭网络 alt text

机构接入:LAN

  • 以太网络 Ethernet

  • 10Mbps,100Mpbs,1Gbps,10Gbps的传输率

  • 端系统经常直接接到以太网络交换机上

alt text

  • 无线接入网络 WLAN

  • 各无线端系统共享无线接入网络

alt text

物理链路

在每个传输-接收对,跨越一种物理媒体

  • 导向型介质: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导引:同轴电缆、光纤、双绞线
  • 非导引型媒体:信号自由传播(如无线电)

常用介质

  • 双绞线(TP)

  • 两根绝缘铜线

  • 5类:100Mbps Ethernet
  • 6类:10Gbps

  • 同轴电缆

  • 两根同心的铜导线

  • 双向

  • 基带电缆:

    • 电缆上一个单个信道
    • Ethernet
  • 宽带电缆

    • 电缆上有多个信道
    • HFC
  • 光纤

  • 光脉冲:每个脉冲表示一个比特在玻璃纤维中传输

  • 高速:点到点10Gbps~100Gbps
  • 低误码率:两个中继器之间可以有很长的距离,不受电磁噪声的干扰
  • 安全

  • 无线链路

  • 开放空间传输电磁波,携带需要传输的数据

  • 无需物理线缆
  • 双向
  • 传播环境效应:反射、吸收、干扰

互联网结构和ISP

近似层次型结构

alt text

  • T-1 ISP

  • 中心

  • 国家/国际覆盖,速率极快
  • 直接与其他第一层ISP相连
  • 与大量的第二层ISP和其他客户网络相连

  • T-2 ISP

  • 通常是区域性的ISP

  • 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层ISPs,也可能与其他第二层ISP相连

  • Local ISP